在以往的生活中,大家需要去超市、菜市場購買果蔬生鮮,每天的購買讓人麻煩不已。隨著互聯網的不斷更新升級,生鮮配送成為一種新的形式。作為高頻剛需的產品,近幾年,在政策利好、居民收入增加、消費需求轉變和科技變革的前提下,生鮮市場飛速發展并迎來了行業洗牌。
首先我們來看看運作模式有哪些不同。在傳統市場的運作中,一級批發商去農產品生產基地或者農村將生鮮產品收集起來,把生鮮產品運輸到中心批發市場,給到更大的二級批發商;二級批發商運用冷鏈運輸及全國的渠道,分發給中小零售商和商超,最終到了消費者手里。這中間供應鏈環節少則三層,多則五六層,層層加價和損耗,到達消費者手里的價格相對于農戶來說不知高出多少倍。從傳統生鮮市場運作模式分析,有兩大痛點:一是流通環節繁多,層層加價,導致價格偏高;二是供應鏈冗長,生鮮商品損耗偏高。而生鮮配送不同,消費者網上下單,生鮮電商從生鮮產地進行直采,通過全國供應鏈、城市供應鏈及前置倉等先進的全程冷鏈運輸方式,直達消費者手中,減少了生鮮商品損耗以及中間環節加價。
生鮮電商經過百花齊放,其中主流模式主要以社區拼團和門店到家為主。社區拼團模式采取差異化選品和爆款策略,以社交流量和預售制為核心,成本結構優化,但庫存量和客單價相對有限。但是其依靠微信平臺,微信用戶突破10億,覆蓋總人口的77%,形成強大的微信生態圈,聚集的龐大社交流量和小程序的出現成就了以每日優鮮為代表的去中心化的電商模式,而且社交分享成為及其容易被接受的推薦性購物模式。門店到家是指線下商超基于門店提供到店和周邊三公里的到家服務, 打通線上線下流量一體化運營,其中,門店到家模式品類最豐富。
就目前形式而言,生鮮配送系統接下來將主導和變革中國的生鮮市場,而且我國生鮮電商仍處于發展初期,市場空間巨大。并且隨著供應鏈(垂直供應鏈和冷鏈倉儲物流)的整合和發展,生鮮電商的未來潛力無限!
標簽:生鮮配送系統,生鮮配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