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商家在看后臺數據是,總是有這樣的疑問,明明進店率18%這么高,但是單量卻上不來呢?這些都是由于大家對后臺數據的錯誤解讀造成的困惑,按這種思路去調整外賣的經營思路只會越做越亂,對最實際的銷售額沒有一點幫助。
我們首先要明白決定進店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四個。一是在用戶在前端見到的一切商家信息。按影響程度排序依次是:銷量、評分、滿減活動、人均、店名及logo的整體感覺、品牌、點評高分店等。這個大多數人都是了解的。二是由所在外賣市場的需求性決定。比如,日料、披薩等客單價高且消費頻次較低的品類的進店率相應也低在4%~5%間;各種川菜、粵菜這些中餐類的中等客單價品類會在6%~8%間;一些低價高頻的中式快餐類會更高些,在8%~10%。這些都是一線城市的參考數據,如果下沉到三四線,所有指標還可以提高2~3個點。三和品類分布情況也有關系,有的商家商圈內的同品類商家很少就兩三家,那樣進店率也會偏高。四就是單日曝光量低于1000的商家,進店率完全由老客決定,因此進店率的高低沒有太大的意義。
近幾年來,高于10%的入店轉化率且銷量高的商家越來越少了。原因有二,一是近年大量新商家的加入,使得用戶可選擇的店鋪數激增,入店轉化率自然就降低了。二是美團外賣首頁經過幾次改版,統計曝光的流量入口越來越多,除了商家列表、搜索列表以外,為你優選等各種轉化率很低的曝光也納入統計中,也拉低了整體的入店轉化率。
此外,還要一點需要的是,轉化率高極有可能是老客帶來的。新客對于外賣店鋪有多重要,這個大家都知道就不多說了。對于經營超過4個月以上的店鋪,健康的新老客戶比應該在35:65左右。高于70%的老客占比對于店鋪長久發展非常不利,會導致訂單量緩慢萎縮。因此,商家就應該把重點放在增加店鋪的曝光量上。
標簽:外賣系統,外賣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