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進八月,上海垃圾分類剛剛滿月,前不久,“羊肉呂”還上了熱搜,不懂的人一臉疑惑,而了解的人卻會心一笑。其實是因為垃圾分類中,羊肉串的簽子需要回收,因此很多人在點羊肉串的時候要求不要簽子。也正是因為如此,“串”就變成了“呂”。
從7月1日外賣條例正式施行到現在已滿一月,外賣有了那些改變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在擁有3.58億外賣用戶的國內,“外賣垃圾”已經成為城市生活垃圾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也是垃圾分類能否成功的關鍵戰場。之前有人說過,垃圾分類會讓人們減少點外賣,但目前來看,實際并非如此。尤其入伏以來的桑拿天,出門吃飯和在家做飯,都不如點個外賣方便。某外賣平臺數據顯示,上海區域的無需餐具訂單增長迅猛,無需餐具訂單環比6月同期,提升了471%。
由此可見,垃圾分類正在改變著人們點外賣的習慣。除了減少外賣餐具的使用外,人們也會有意思的減少外賣量,定外賣時主動提要求,包括許多用戶在下單時,會特意留言“少點湯”“珍珠奶茶只要十顆珍珠”“羊肉串不要串”等等,從源頭就減少了垃圾的產生。商家在這方面也繼續加強對自身的監管力度,從包裝等方面開始減少垃圾的產生。
而且外賣平臺也聯合商家一起發起垃圾分類環保倡議活動,幫助商家做好垃圾分類減量。包括上游的源頭減量、包裝升級以及下游的回收分類與循環利用,建立完整閉環,用科學的方法與技術推動行業環保化。總的來說,現如今外賣行業的新風尚,也為我們展示了垃圾分類更廣闊的發展空間與更多可能。
標簽:外賣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