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亞馬遜結束了自營外賣業務,但它卻換了種方式重新發展外賣業務,那就是收購跟投資。對于亞馬遜來說,外賣業務屬于用戶的高頻消費方式,用戶消費需求跟消費增長有很大的想象空間,外賣業務有可能為亞馬遜帶來新的流量。且不論是印度還是歐洲市場,外賣業務的發展空間依舊廣闊,亞馬遜收購投資這些巨頭可能遠比它自身發展外賣業務成本還是要低。
目前而言,外賣這一模式在全球很多地方都備受青睞,尤其國內和印度,顯然外賣新模式更加普及,國內市場的美團跟餓了么成為外賣雙巨頭,兩個平臺由外賣業務也延伸到本地服務領域。在英美這樣的發達國家,外賣舊模式更加吃香。英國和美國最大的外賣平臺Just Eat 和GrubHub一直采用的都是舊模式,做平臺而不介入配送,不過近年來也受到外賣新模式的沖擊。
而在美國的外賣大市場中,競爭不可謂不激烈。DoorDash目前已經超過Grubhub,成為了美國最大的外賣服務公司。不久前,其市占還屈居第二。由此可以看出,在美國市場,外賣配送服務行業內的競爭激烈,變化瞬息萬變。在印度外賣市場,當地初創企業Swiggy和Zomato占據領導地位,而前者得到Naspers和騰訊的支持,后者獲得了紅杉資本的投資。這幾個外賣平臺都有巨頭投資,后續資金可以說不用太擔心。隨著亞馬遜的加入,想必又是一場風起云涌的競爭。
有市場的地方就會有競爭,笑到最后的才是最終的贏家,這也從側面說明了海外外賣市場依舊廣闊。想要趁機加入的用戶還需趁早,吃是國際友人共同的追求,餐飲業作為主流行業,在互聯網的加持下,海外的餐飲外賣市場又將會起一個不小的風浪。
標簽:海外外賣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