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國內還是海外,外賣都可以說是比較成熟的業務,消費頻次和普及度都很高。之前亞馬遜退出餐飲外賣服務,我們就可以了解到海外外賣市場也沒有想象中那般平靜。今天我們來看看海外外賣的發展。
海外的外賣系統平臺,就像亞馬遜一樣,外賣公司提供便利服務,卻擁有很多遺留的問題。就好比大多數剛剛起步的互聯網企業一般,它們是現金流巨頭,但是盈利能力卻恰恰相反。盡管收益為負,但最大的外賣初創公司DoorDash今年仍籌集了6億美元的資金。Uber Eats也沒有帶來豐厚的利潤,其母公司每季度虧損約10億美元。由此可見,海外外賣系統平臺還有一定的瓶頸。
目前而言,快遞平臺面臨著幾大壓力,包括工資的上漲、社會對小費政策的不滿,以及餐館認為第三方外賣平臺收費過高。況且,海外的外賣多采用純平臺模式,即不提供專門的配送服務。隨著這些因素的影響,平臺盈利將進一步將其推入負值區間,投資者也就有可能會停止在外賣公司上燒錢。或許整個行業最后會洗牌,只有一兩家能夠活下來,并成為主導力量。
其實,海外市場的外賣行業發展并沒有國內這么迅速,國外的城市人口密度沒有國內這么大,并且午餐都是以快餐的方式解決,晚餐才算是正餐。因此,外賣發展的市場其實很巨大的。盡管個別公司在道德、生態和經濟方面存在問題,但有一個能夠支持整個行業的重要理由就是人們對時間效率的極度追求。可以說,近些年來,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人們花在工作和通勤上的時間比過去更多,現代生活搖擺于工作時間和娛樂時間,叫外賣成為了最有效率的生活方式,找個餐館坐下來吃飯變成奢侈。
正因如此,海外外賣市場還有很長路要走。
標簽:海外外賣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