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和大家聊一下國內的生鮮電商行業,非常建議想做生鮮平臺創業的朋友閱讀。
國內生鮮電商行業萌芽于2005年,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生鮮電商行業近幾年才得以有機會發展,這幾年不少先驅者開拓國內的生鮮電商市場,培養消費者習慣,對于現在進軍生鮮電商行業的創業者來說,是最好的時機。
國內一線生鮮電商市場獲得穩定發展,也帶動整個生鮮行業下沉,生鮮電商行業正在變寬下沉的“賽道”上。
生鮮屬于剛需品,因為生鮮產品保質期短,也讓它成為一種高頻交易的產品。尼爾森(全球著名的市場監測和數據分析公司)曾統計過亞洲消費者食品賬單數據,其中50%的消費都花費在生鮮產品上,我國是第一人口大國,生鮮市場空間也非常廣闊。
站在專業的市場評判角度來說,生鮮消費的屬性是剛需、高頻。
生鮮是人們一日三餐離不開的食材,所以消費者購買頻次是穩定的。
那生鮮+電商究竟會產生什么化學反應?
人們都希望生活越來越便捷,尤其是年輕人逛菜市場買菜的越來越少,而生鮮電商平臺可以在消費者下單后將商品送貨上門。國內的外賣市場在10年的時間發展到6000億的市場份額,生鮮電商行業也有同等的機會。
2019年初,國內的互聯網資本們都開始往生鮮行業布局,盒馬生鮮、京東到家、美團買菜等等,都想借此機會抓住流量紅利。
生鮮電商和傳統菜市場不一樣,生鮮電商可以縮短產品運輸周轉流程,中間商少,利潤更大。
所以做生鮮電商平臺重點工作主要分為兩方面,平臺的搭建和供應鏈的搭建。
搭建生鮮電商平臺可以直接選擇與軟件服務商合作,1個月左右的時間就可以完成。而供應鏈搭建則需要尋找自己的生鮮產品貨源,建立自己的冷鏈運輸渠道。
在市場推廣方面,消費者其實關心的也是兩個問題,產品質量和產品價格,價格決定消費者的第一次購買,而質量決定消費者的長期消費。現在的年輕人都喜歡網上購物,如果我們生鮮平臺可以提供合理價格的產品,保證產品質量,那在本地打開市場并不難,因為和傳統零售競爭無非也是價格之間的競爭。
生鮮電商和傳統零售可能還有有一個時間因素的差別,那就是傳統零食可以到店立即購買,而互聯網平臺需要等待的時間,其實有許多生鮮電商平臺都提供前置倉服務,可以在半小時內送達。購買時間并不會成為重要因素。
總結,所以現在來看生鮮電商的市場是非常大的,而且現在還處于前中期布局階段,想做生鮮電商行業的朋友不妨入局分一杯羹。
標簽:生鮮電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