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的發展帶動了網絡零售的發展,互聯網背景下的“宅經濟”、“懶人經濟”日益凸顯,從而推動了互聯網餐飲市場的發展。在國內的外賣領域,美團和餓了么不相上下,本地外賣市場如火如荼,同樣的,國外的外賣行業也風起云涌,基于經濟發展模式、文化背景等諸多不同的原因,國內外賣O2O與海外外賣系統有著些許的差異。
一市場環境。相對于國內快速擴張的外賣系統,國內相對來說“佛系”,很少出現大量燒錢搶占市場,各個公司穩健發展,并通過訂單分成,餐廳入駐費等方式來獲得較為穩定的收入。在國內,外賣平臺不光要有優秀的線上產品能力,高效的線下運營團隊支撐,還要有充足的資本進行支持。歐美餐飲產業成熟,商業連鎖店發展也比較穩定,互聯網普及程度也比較高,商家和用戶對于餐飲外賣比較容易接受,所以GrubHub在沒有任何投資的情況下,能持續4年的運營。而國內卻不行。以餓了么為例,經過多方融資,擴張到了二百多個城市,覆蓋二十多萬商家,其中日高峰200萬的訂單量。正因如此,才能快速的占據外賣市場的半壁江山。這就與歐美國家的形式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二發展階段。國內外賣由于形式所迫,平臺更多專注于像北京、上海城市那種的一二線市場,逐步向三四線市場下沉,目前來說發展限于國內。而海外市場在歐美共同的文化前提下,其互聯網公司則很容易地實現跨地域合作,國際化是歐美外賣公司最統一的戰略。由于文化上的差異,戰略國際化需要付出比本土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三業務模式。國內外外賣平臺面對著飲食差異性。海外用戶通常預訂漢堡、披薩等快餐類標準化食品,而國內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其菜系發展諸多,因而口味不同,用戶預訂的品類也很多,而很多都是需要在運輸上花費更多成本,好比冷飲,湯水等。因而國內送餐服務標準化和操作度都比西餐高,看似門檻很低的在線訂餐,需要在運營、執行建立很高的標準。而且,國內人口密集,人力成本相對較低,平臺更傾向于自建配送團隊和渠道。在國外雖然技術發達,但是人力成本昂貴,地廣人稀。包括YelpPlatform和GrubHub等巨頭在內,第三方只提供訂購平臺,但不負責配送,由商家各自負責配送。
無論國內還是海外的外賣系統,其均是為了解決對商家及用戶的雙向服務上,以培養商家及用戶對于平臺的黏度,實現盈利,只有做好服務質量,提高用戶體驗,在行業中走上穩步發展的道路。
標簽:海外外賣系統,外賣系統